首页
>>
技术资源
>>
技术资源
>>
分子平台
>
文章详情
文章搜索
快速询价咨询

猴痘病毒

2025-02-25
30

猴痘病毒(MPV、MPXV或hMPXV),也称为mpox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导致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出痘。猴痘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属,使其与变种(VARV)、牛痘(CPX)和疫苗(VACV)病毒密切相关。MPV呈椭圆形,有一层脂蛋白外膜。基因组约为190kb。

天花和猴痘病毒都是正痘病毒,如果在感染该病前3-5年内注射天花疫苗,则对猴痘有效。猴痘的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但皮疹较轻,死亡率较低。该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灶或体液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该病毒从猴子身上分离出来后被命名为猴痘病毒,但这种病毒的大多数携带者是啮齿动物。

在中非的分离物中观察到的病毒的毒性变化比西非的毒株毒性更强。这两个地区有不同的病毒支系,以前的刚果盆地(中非)支系被称为I支系,以前的西非支系被称为II支系。尽管猴痘病毒有许多自然宿主,但确切的宿主以及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方式仍需进一步研究。


image1-kameideshengwu.png


猴痘病毒与其他痘病毒一样,呈椭圆形,有一层脂蛋白外膜。外膜保护着病毒的酶、DNA和转录因子。典型的DNA病毒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复制和表达其基因组,它们严重依赖宿主细胞;然而,猴痘病毒主要依靠其基因组中编码的蛋白质,使它们能够在细胞质中复制。

猴痘病毒的基因组长约200kb,约200种蛋白质。它有双链DNA,呈线状,发夹型末端共价封闭;基因组的中心为参与关键功能的基因编码,如病毒的转录和组装;位于病毒基因组两端的基因更多的是与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如尖峰蛋白特性。

与其他病毒相比,猴痘病毒的体积相对较大。这使得病毒更难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例如越过间隙连接。此外,巨大的体积使病毒更难快速复制和逃避免疫反应。为了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争取更多的复制时间,猴痘和其他正痘病毒通过对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调节蛋白进行编码,进化出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能力。

下图为猴痘病毒的大小和结构与艾滋病毒、SARS-COV-2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比较。(膜和膜结合蛋白为紫色,帽状体为深蓝色,基因组和核仁相关蛋白为绿松石色。)


image2-kameideshengwu.png


猴痘病毒有多种表面蛋白,便于其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可以利用11-12种跨膜蛋白与宿主细胞融合。它可能与细胞表面的糖胺聚糖或层粘连蛋白结合。由于它是一种DNA病毒,与SARS-COV-2等RNA病毒相比,该病毒不太可能发生变异。目前猴痘病毒毒株研究的核心蛋白有A29、A35、B6R、A33R、M1R、L1R、I1L、A5L等。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